中國功夫揚名海外!加拿大有2名青少年看到一名個子嬌小的華裔女性竟然上前騷擾,但萬萬沒想到,這名女子學習武術長達18年拳腳功夫了得,三兩下就把2名小混混給擊退。(中視新聞)
馬上按讚加入粉絲團
- Sep 16 Fri 2016 15:51
華裔功夫少女,中國武術擊退不良少年
- Sep 16 Fri 2016 04:33
防身術教學 擒拿術教學圖解-來試試人體手銬,將人帶著走
- Feb 13 Sat 2016 12:00
運動員名言名句:贏得六面奧運金牌-傑西·喬伊娜-柯西(Jackie Joyner-Kersee)
- Feb 09 Tue 2016 12:00
外國人來到中國武術學校 動用3萬6千名學生拍攝MV
2015年夏天法國唱片公司surkin發行一個叫做Gener8ion的新專輯,專輯的首部作品是和M.I.A.合作的 《The New International Sound Pt. II》,這是一首對於現如今多面世界的後現代讚頌詩。
Gener8ion涵蓋了音樂、藝術和時尚領域, 由Inigo Westmeier執導,拍攝於中國最大的少林武功學校,共有36000名學生參與了MV的拍攝。大廣角的運用營造出史詩般的畫面,極具震撼力!
有人說M.I.A.是一個沒辦法評價的藝人,再華麗、果斷、繁冗的字眼用來形容她都顯得蒼白。她的歌將Hip-Hop、Ragga等充滿部落色彩的狂野節奏,隱含著情欲訴求,馴化於電子節拍切分層迭起複雜結構中。這次的新歌同樣融入了Hip-Hop元素,將極具渲染力的重金屬樂和打擊樂與充滿力量感的少林武術完美結合,不得不承認讓人眼前一亮。
文章來源:youtube(Bromance Records)
‧覺得文章不錯請給一個『讚』分享給你朋友喔! |
- Feb 03 Wed 2016 12:00
武術存在於現代的價值
小時候常會幻想各種武術器械都隱藏著不同的能力,光是拿在手上就覺得正有種能量傳遞給我,一種力量就從心中生了出來,連眼神都變得自信起來,這下子什麼事都難不倒我了!
「不是你練的兵器不要亂動!」教練罵著,我才剛充滿的能量瞬間就消失無蹤,扁扁嘴把手上的單刀放回原位。
我們習武時的規矩並不多,倒是初學時常被唸,「那是你練的兵器嗎?」不是因為禁忌,而是「我有教你練了嗎?你知道它怎麼操作控制嗎?要是受傷怎麼辦?傷到別人怎麼辦?」教練威而不怒的說著。
棍是武術器械入門的基礎。我常拿著棍,舞著棍花,目光卻是盯著師兄姐演練著步疾勢猛的刀、輕捷順暢的劍,還有許多奇型異狀的兵械,心裡想著什麼時候自己才能夠演練這些兵器呢?繼續舞著棍花,一個轉身變搖棍,向前奔去,「我也想練劍呀!」
- Jan 12 Tue 2016 12:00
這樣吃那樣動 8招趕走關節痛

- Jan 06 Wed 2016 12:00
武術不只是打打殺殺

「避風如避箭,把外套穿起來。」即使暖身活動覺得不方便,教練仍然要求穿著。
「避風如避箭。」練習途中的休息時間,身體正熱想散散熱,一聽到教練的喊話又把外套穿起來了。
「拳後滿身汗,避風如避箭。」訓練結束準備收拾回家,教練仍不忘叮嚀著。
運動一直都不只是活動肢體、流流汗就好的一件事情。打從小學體育課開始就有教導我們,在進行運動前,你得先學著暖身以預防受傷;練習時要衡量自身狀況量力而為;結束時不是急著下課,要做完收操幫忙肌肉放鬆盡速消除疲勞等簡單的運動防護觀念。
而在這方面,武術長久以來一直都比其他運動項目來的講究與特別要求,練武不光是學習踢打摔拿的攻防技術,師傅還得教導養身、健身、護身等方法,從調心、意守、練意、調身到調息,甚至連跌打損傷用藥等知識都得一一講授。從一招一式的鍛鍊,到一言一行的一致。練武不單純追求外型架式,同時要求體現出個性氣質,以求內外兼修、形神兼備的完整性。套句武諺就這麼說:「外練筋皮骨,內練一口氣。」
- Jan 02 Sat 2016 12:00
運動員名言名句:20世紀最偉大的田徑運動員-卡爾·路易士(Carl Lewis)
- Dec 23 Wed 2015 12:00
研究:太極拳顧健康 治失眠、防發炎
說話打太極、東拉西扯沒說到重點!但揮舞手腳打「太極拳」可是對健康有益!據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常打太極拳者,其睡眠品質會更好,不僅能治療失眠問題,還能增加抵抗力防發炎病痛產生。
金庸小說中,武學大師張三丰將道家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的理學、中醫學和道家內功與民間武學熔為一爐創出「太極拳」。太極拳從傳統武術延伸至今已成為運動一環,早起在公園內不時可見民眾打太極拳;醫學研究也證實,練習活動比較慢的太極拳操,對年長者平衡控制,動作靈活性和心肺功能皆有幫助。
打太極拳也能改善失眠問題!《紐約時報》報導,《生物精神病學》雜誌(Biological Psychiatry)近來刊載一篇美國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認知行為療法」和「太極拳」可同時改善失眠、發炎症狀。
研究人員研究以123名年齡超過55歲的失眠症患者做為受試者,將他們隨機分入三組。第一組接受每星期2小時,持續4個月的認知行為療法;第二組進行同時間份量的太極拳練習;第三組是對照組,接受為期4個月的關於睡眠衛生、衰老、失眠等相關教育課程。
經過為期一年的測試後,從這三組受試者的血液、呼吸、內臟器官判別其健康狀況。從研究發現,與僅接受相關教育課程的對照組相對比,接受認知行為療法者和持續打太極拳者的血液C反應蛋白濃度均有所降低,促炎細胞因子數目降低,而這2者均是發炎的指標。
- Dec 19 Sat 2015 12:00
運動員名言名句:首位棒球與美式足球全明星賽的球員-博·傑克遜(Bo Jackson)
- Dec 16 Wed 2015 12:00
武術,對我的意義

PHOTO @ pkgirl
從小,我對武術就不陌生,家裡隨處都可以看到各式樣的兵器,打開床頭櫃放的不是棉被枕頭,而是刀劍;在床底下的是槍棍;牆上掛的書法,寫著武諺「外練手眼身法步,內練精神氣力功」;還有間書房放的不是童書,收藏的是各種武林拳譜、武術相關書籍。所以,我常認為家就是武俠電影裡的武林門派,而所謂的父親,就是一個門派掌門人,一個會武功的人。後來才發現自己跟其他小朋友的家裡不一樣,原來,我的父親,是武俠。
平時,父親的話不多,話題總是圍繞在武術上,家裡也總是有許多大哥哥大姊姊圍著父親指點個幾招,頗有拜師學藝的場景,只是不用再辛苦上山了,坐個電梯就可以進門找到師父。也或許生活中充滿了尚武風,因此某次我從《武術名人錄》中翻看到了父親的名字,倒也不覺驚訝,反覺得這是個適合父親的角色與位置,對以武術為終身志業的父親來說,真是個不錯的讚美。
生長在「武林」中,我想父親多少會有些私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習得自己一兩手武藝吧。但是,父親倒是沉得住氣,從來不提也不強逼我學武這事,只是我的生活中卻不時地「恰巧」會出現武術這檔事。去吃個麵不是喊老闆,而是叫著:「師兄,麵一大一小,今天帶兒子來吃。」然後會對我介紹,你師伯的擒拿摔跤絕呀!招招要害。走在眷村的路上遇上某位師弟,閒話家常,還不忘轉頭提醒我,「他的棍哪,使得好,見解獨到!學棍就要多跟師叔討教。」平常時也會有意無意的說:「爸爸待會兒要出去,要不要一起去?」、「要不要跟爸爸去教課?」接著就「順其自然」的帶著我出門,練拳去了。
如此,我就乖乖地練功學拳了嗎?倒也不是。初時跟著大家學拳,學生們各個站著四平八穩的馬步,我卻穿著溜冰鞋在一旁直來衝去,玩累了才換回功夫鞋好奇地跟著父親的動作模仿比劃。後來或許是看到與我同年紀的孩子多了,我才開始跟著一塊練,逐步的紮下了基本功。
在整體的練武過程中,嚴格來說我是沒有勤奮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地步,至少我自認是比弟弟的苦練程度差上一截,也覺得弟弟對武術技巧的掌握比我有天份許多。不過,自己在這麼半玩半練的學習下,在國內外的大小型武術競賽倒也是常勝軍一名。我想很大的原因還是多虧了父親長年鑽研武術,對武術有了整體系統性的理解,整理出了共性教學法,讓每位武術初學者都能夠在幾個月內掌握到武術運動的規律,並依學生個人的程度與能力上做延伸發展,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說到底,教學經驗與教材教法就是精髓啊!
- Dec 13 Sun 2015 21:44
2016.3.12 把勢講武-如何把武術練好
講武內容:
多數人對武術的認識都是從小說、電影而得,所以往往對武術都有著行俠仗義的憧憬與仙風古道的幻想。
當一頭栽入學習後,才發現武術學習的現實面,才搞懂原來練武的人也是一名凡人。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練武術?該如何循序漸進的練習才能有效的吸收、紮下基本功呢?
本次將為您準備的講座內容有:
- Dec 13 Sun 2015 10:49
12周武術課程 - 打好基礎讓您練好武術不遺忘
- Sep 02 Wed 2015 00:55
預防老年骨折,從童年多運動開始!
研究者羅森格倫( Bjorn Rosengren)指出,根據研究結果,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的確能夠強化孩童的骨骼、提高骨質密度,所以現在多運動不僅可讓孩童遠離肥胖,也能使他們在老年時的骨骼更為強健。
這項研究計劃長達六年,總共調查了2300位7~9歲的孩童,將孩童分為每天運動40分鐘與每週運動一小時對照研究,並記錄其骨骼發展的相關數據,結果發現運動時間較多的孩童,骨質密度、強度較佳,骨折的機率也較低。
- Nov 24 Thu 2011 03:56
運動員名言名句:洛杉磯體育史上最偉大的人物-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