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離心,肘不離肋

關於形意拳的起源有多種說法,較為大宗所接受的是脫胎自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的考證。早在清雍正年間,李失名所著《六合拳譜.序》中已見載「六合拳」,其云:「惟六合出於山西龍鳳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槍法,......變槍為拳,理會一本,行散萬殊,拳名六合。」以山西蒲州人姬際可(姬氏字龍鳳)為六合拳創拳者。六合拳,全稱即為「心意六合拳」,其名來自「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等六合的動作要領,後世傳承者又因該拳種特別強調「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故又常謂之「心意拳」。心意拳基本動作包括前後各六勢,總十二勢;一勢可變為十二勢,十二勢又歸而為一。演練時前腳進而後腳相隨,進步高而退步低,起步雖輕快,落步卻踏地有聲,陽剛而矯捷,而所鍛練的頭、肩、肘、手、胯、膝、腳七拳快打猛攻,勢如燒火。

心意拳的以上等等特色在1856年河北深縣的李飛羽手中重新鎔鑄成了「形意拳」。該拳種在心意拳的既有成就上,自「禽戲」汲取養分,並以「五行」概念解釋運動規律,特別講求「象其形,取其意」,並要做到「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的內意與外形合一,並因「取其以心行意之義」故又稱為「行意拳」。樁功以三體式、盤根立樁、盤根行樁為主。套路則有五行連環、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雜式捶、十六把等,更有許多對練套路。目前形意拳的傳習主要分為河北與山西兩派,由於同為李洛能傳人,故內容、風格、技法、練法等皆非常接近。惟以郭雲深、劉奇蘭、李存義、孫祿堂等為代表的河北一派架勢舒展卻穩健紮實,而以車永宏、宋世榮、布學寬、宋虎臣、宋鐵麟等為代表的山西一派拳勢緊湊而勁力精巧,其中山西又有車、宋兩分支,車系一支動作古樸且明快,宋系一支發力抖擻而精微。

另外,河南所流傳的心意拳亦常與上述形意兩派並稱為第三派,以丹田功為其內壯,並以雞腿樁、鷹式樁、熊式樁為其基礎,基本拳法有十大形,套路分為龍虎鬥、雞步大劈、四拳八式、十形合一、橫開三皇鎖、上中下四把等。

 

何福生老師演練形意拳 

 

 

唐人屏老師演練形意連環拳與八卦太極 

‧覺得文章不錯請給一個『讚』分享給你朋友喔!

 

 

 

武術教學 武術指導   

武術教學 武術指導  

 
 

Facebook 


馬上按讚加入粉絲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形意拳 武術 功夫
    全站熱搜

    wukung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