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執行力
(PHOTO @ Dan Anderson)


近幾年公司不斷地對員工們高喊執行力的重要,執行力的觀念開始被注重,更有這麼一句話:「寧要三流創意加一流執行力,也不要一流創意加三流執行力。」馬雲還補了一槍:「你何止三流,簡直不執行。」滿腦袋的童話故事,卻做不出成績,光說不練的嘴把勢,也是流於口號管理,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一個企業的成功,20%在策略,80%在執行。」神都這麼說了,還不領旨!這不是等著別人來拆你招牌嗎?

說起執行力就得說起在武術界響亮亮的名字-吳殳,明末清初的詩人和史學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武藝家和武學學者,他卓越的執行力程度可不是一般人可做到的身體力行。傳聞中國武術的槍術精髓,主要是被吳殳「寫」定的。「殳」念做「書」,很巧的,吳殳也是一位書生。但這位書生不簡單,他所作的《手臂錄》洋洋灑灑道盡千古槍家的不傳之祕。或許旁人會有疑問,他究竟憑的是什麼?

故事倒到明末清初,有一位石敬岩擅使雙刀與長槍的猛將型人物曾在武林中活躍一時。石敬岩事蹟獎狀可貼滿家裡的牆壁,連所拜師也落落一串族繁不及備載。往下看他的徒子徒孫,吳殳便是石敬岩在昆山所收的弟子中的高足了。

吳殳不是石敬岩在昆山中所收的唯一弟子,但吳殳可說盡得石敬岩真傳,這可不是石敬岩特別寵愛吳殳而有密傳,石敬岩向來一視同仁,指導徒兒們就是每天練到力竭的五百槍。這五百槍可不是收收放放就了事的:練扎槍,是用一個寸徑的小圈懸在高枝上,每天以槍戳於圈中,所用的大槍長九尺七寸、重七斤,每四五十下為一組,一天戳五百下。

當時從學的徒弟中,光扎這五百下就已經令人頭痛,還要準確的戳進小圈中。當然,有些徒弟也不是傻蛋,他們認為寸徑太小,便改用直徑數寸的大圈;有人認為槍體太重,改用五斤;有人乾脆連槍長也縮短了。惟獨吳殳像個傻驢似的手持長九尺七寸、重七斤的大槍,一槍扎一槍的五百下戳過小圈中。

一年後,是石師傅驗收成果的時候了,每次訓練完成最快的人,是那些小圈換大圈、七斤改五斤、長槍換短槍的,完成了目標沒錯,不過是一種偽裝,同樣的五百槍,卻禁不起檢驗。取巧的執行力算不上是執行力,「如何執行完成」的觀點不會遜於「是否執行完成」,只追求結果不顧過程就必須承受應有的代價。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些人中只有依照石敬岩指定槍式練法練習的吳殳掌握戳法的技術。

執行力不只是完成就好,而是如余世維博士所說:「按質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務。」吳殳不是死腦筋的人,他有天馬行空的思緒寫詩,他有整理分析的思辨寫史,但從他下定決心投於石敬岩門下後,卻展現了令人讚賞的執行力。不只做,而且做得好。貫徹的結果使他成功,於是他成為最有資格替恩師留下技術的人。《手臂錄》一書於是成了他在武學方面的代表作。

以現在社會的角度來看,當年學槍的吳殳正如同一間公司的職員,職員往往得被上司扣上年度目標,然後硬著頭皮去執行所被付與的任務。職員們若想往上晉升,也許學槍的吳殳會是一個很好的借鏡,僥倖、取巧、混水摸魚或許能一時成功,卻無法持續成功。畢竟出人頭地是必要,但累積真才實學過關斬將的成就感與榮譽感,也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所憑的不是別的,就是執行力。

作者/風爵 編輯/NEW


‧覺得文章不錯請給一個『讚』分享給你朋友喔!

武術教學 武術指導   

武術教學 武術指導  

Facebook 


馬上按讚加入粉絲團
 
arrow
arrow

    wukung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